科技创新

研究进展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创新 > 研究进展 >

“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耕作课题早稻测产在赣完成 节本增效、固碳减排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25-07-16 17:56    浏览次数:

       2025年7月12日,河南农业大学联合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在江西省农科院高安基地组织召开了“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绿色耕作技术体系的集成与示范”子课题-“长江中下游三熟制绿色耕作技术体系构建”的早稻现场测产验收会。
       本次测产专家组由来自南昌市农业科学院、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江西农业大学的资深专家组成。在河南农业大学项目组陪同下,专家组深入高安基地示范田,实地考察了不同绿色耕作模式下早稻的生长状况,分析了本年度早稻的生长特点。随后,专家组严格按照测产程序,对示范区和对照区的水稻进行了现场收获、称重和数据分析。测产结果显示,应用绿色耕作模式的示范区在节本增效方面表现突出,扣除杂质和水分后,两种绿色耕作模式下水稻产量达516 kg/亩,较周边习惯施肥节本4%-17%,效果显著。

       “长江中下游三熟制绿色耕作技术体系构建”子课题,是我院刘红恩教授主持的“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4YFD2301200)“粮食主产区绿色丰产耕作制度与固碳减排关键技术”课题5-绿色耕作示范课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我院秦世玉副教授承担、江西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夏文建副研究员共同实施。该子课题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三熟制种植强度高、土壤地力消耗过度、缺乏科学轮作养地技术等关键问题,创新性地集成了“稻-稻-油”三熟制用养结合轮作模式、秸秆还田轮耕技术,并融合了优化推荐施肥、新型肥料应用、以及促腐剂辅助的秸秆原位快速腐解还田等核心技术。通过系统研究与实践,项目团队成功探索出适宜于长江中下游三熟制区域的作物丰产与固碳减排协同的绿色可持续耕作技术新模式。该模式的推广应用,预期将有效减少化肥农药投入15%、农田土壤固碳减排20%,实现节本增效10%的目标,为长江中下游三熟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此次早稻测产工作的顺利完成,标志着该项目在关键技术验证与示范推广方面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为后续技术的优化集成和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图/秦世玉、刘红恩,审/刘世亮)